弗洛伊德性学三论第一章:施虐—受虐之谜

克拉夫特·艾宾曾将性变态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两种行为命名为“施虐狂”(sadism)和“受虐狂”(masochism),前者是给性对象施加痛苦,是主动的;后者是自己甘愿承受性对象施予的痛苦,是被动的。另一些专家则偏爱更狭义的术语,即用“虐淫”(algolagia)来描述这两种行为,它更强调在痛苦的惨烈中隐藏着一种乐趣,而艾宾的两个命名则强调了这种快乐中屈从和折服的成分。

主动性虐淫,也就是施虐狂,其根基很容易在正常人身上发现。我们知道,大多数男性在性生活中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攻击性,他们想要征服对方。其生物学意义似乎在于,当男人向女人求爱时,实际上是一种战胜性对象抵抗的需要。因此可以说,施虐狂是性本能中攻击性成分的独立和强化,并通过转移作用而变成了主导性的行为。

在实际生活中,施虐行为的含义十分复杂。它既可以指对性对象的主动或进犯态度,又可以指由一方的屈服和受虐所带来的快感。严格来说,只有后一种极端的情况才可被归为性变态行为。

同样,受虐狂包括对性生活和性对象的所有被动的态度,极端的情形表现为,通过性对象使自己承受身体或心理的痛苦而获得快感。相对于施虐狂,受虐狂是更远离正常性目标的变态形式。究竟它一开始就有,还是经由施虐狂转变而来,是颇值得怀疑的。不难发现,受虐狂只不过是一种指向自我的施虐狂,是一种用自我替代性对象的结果。对一些极端受虐狂案例的临床研究还发现,受虐狂其实是一系列被动的原始性因素(如阉割情结、负罪感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与之前提到的厌恶感和羞耻感一样,在这一过程中所要克服的痛苦感,也是阻碍原欲任意施为的力量之一。在性变态行为中,施虐行为和受虐行为有着特殊的地位,因为两者恰恰代表了主动和被动行为之间的鲜明对比,而这本是性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特征。

人类的文明史清楚无误地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残酷的行为与性本能之间关系甚密。但迄今为止,除了强调原欲中的侵略性成分外,还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些专家认为,性本能中的攻击成分,其实是原始人类食人欲望的残留。也就是说,在征服对方的同时,也满足了个体发育过程中更为古老、更为强烈的本能需求。还有人认为,每一种痛苦中都包含着快感体验。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不难明白对于性变态现象,目前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它很可能是多种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过,这两种性变态现象的神奇之处,在于其主动性和被动性竟然常常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那些在性生活中以对他人施虐为乐的人,往往也具备将性行为中的痛苦转化为快乐的能力。施虐狂往往也是受虐狂,只不过总有一种形式会稍占上风,成为其主要的性取向。

我们也发现,反常的性倾向往往是成对出现,这一点对于我们接下来的论述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显然施虐狂和受虐狂这对对立的组合并不能简单地用侵略性来解释。相反,我们或许更应该将其与双性现象中的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进行类比。通过精神分析,我们可以将它们进行简化,变成主动性与被动性之间的对比。

投稿者:

明珠

明月在天,清辉满地

コメントを残す

メールアドレスが公開されることはありません。 * が付いている欄は必須項目で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