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蔷薇—逼着女林徽因改名的男林微音代表作

白蔷薇:林微音著,一册143页全。上海北新书局1929年4月付排,6月初版。

32开(19.8×13.9cm),道林纸精印,毛边已裁。藏印二:包头师范专科学校藏书、李积清。上海古旧书店售出。

林微音(1899-1982),30年代海派著名作家和诗人。一度担任新月书店经理,1933年参与创立「绿社」和《诗篇》月刊,大力提倡唯美主义,「为艺术而人生」,他所创作的作品,也无不体现唯美主义的风格。

1933年,林微音与鲁迅发生过一场论战,被鲁迅咒骂为「讨伐军中最低能的一位」、「叭儿们中的一匹」。此外,梁思成妻子,著名女诗人林徽因原名林徽音,由于与林微音姓名相似,被迫登报更名,由此可见林微音当日名声之大。根据《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传》记载:“林徽因本名林徽音,为避免与同时代的海派作家林微音名字相混,1934年发表的作品开始署名林徽因”。

1929年6月北新书局出版的短篇小说集《白蔷薇》是林微音的代表作,收入了《白蔷薇》、《末一次的请求》等七篇作品。1931年又由新月书店出版了《舞》,收入短篇小说十三篇,此后又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西冷的黄昏》(1933年良友图书公司)、中篇小说《花厅夫人》(1934年四社出版部)和散文集《散文七辑》(1937年绿社出版部)等。良友图书公司将张天翼、施蛰存、杜衡、何家槐与林微音等人的小说合集定名为《西冷的黄昏》,可见对其作品之肯定。

关于林微音的小说,近年来包括许道明的《海派文学论》、解志熙的《美的偏至:中国现代唯美—颓废主义文学思潮研究》等书都有系统研究。林微音作品的最大特点在于着力对恋爱中的男女思想变化的挖掘,清晰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之间的微妙关系。

林微音的小说题材及叙述风格与五四时期的许多女作家如凌叔华、陈衡哲、冯沅君都十分相近,林徽因的小说风格也是如此,比如她那篇写徐志摩的《窘》,虽然林微音与林徽因一男一女,一个海派一个京派,却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也是后辈学者难于区分此二人作品的一个重要因素。

林微音对中国现代文学中唯美主义的引进、提倡和发展,是做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他在小说《白蔷薇》中竭力传达唯美主义的思想,认为代表着艺术的“莎乐美之吻”是世间最美的存在,也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东西。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还专门观看了由最著名的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的戏剧《莎乐美》改编成的同名电影,作者并借助主人公的心理传达了唯美主义的情愫:

“莎乐美的剧本稚茜是尝看过的。她很想看它上舞台,但是总没有机会,所以现在能看到银幕中的它也很喜悦,更其在听到了一民的一篇关于nazimova的话后。新闻片映过后,沙乐美上了场。稚茜很静心地,很仔细地观着。如在映新闻片时的和一民的低低的交谈也被中止了。她觉得沙乐美确是伟大。她不顾一切地爱着,甚至不惜牺牲了她的被爱者的生命来成就她的一吻”。

考察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林微音,我们不难发现,他其实一直在为文学和艺术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奋斗。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多元化积极探索,尽力实践,为丰富中国现代文学曾经付出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尽管林微音的文学成就十分显赫,然而很长时间以来却只能以鲁迅棒下的“叭儿狗”,以美女林徽因的一个陪衬品的样式留名于世,对将艺术看得更重于人生的林微音来说,不知该是一种幸运,还是一种彻骨的悲凉,抑或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点击购买

投稿者:

明珠

明月在天,清辉满地

コメントを残す

メールアドレスが公開されることはありません。 * が付いている欄は必須項目で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