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围的信任危机

天水围的夜与雾,王晶投资,徐鞍华2009年作品,名字有点拗口,容易看成“天水园的夜与雾”,或者“天水夜的围雾”。

影片采用倒叙手法,多条线索同时展开,但没有此类电影常见的杂乱无章,一头雾水的通病。情节一目了然,内容过于深刻,被末端人群定义为“反家庭暴力”。徐鞍华和王晶看到,一定有欲哭无泪的感觉。

徐鞍华的伟大在于没有脸谱化人物,甚至无法简单定义谁对谁错。按照年代顺序还原,就会发现这个故事极为沉重。

四川农村出身的张静初,目测最多13岁就背着大竹篓,拎着编织袋去远方讨生活。家里穷,生了三个女儿,作为老大,只能被自生自灭。送别之际,张爹“熬不住就回来”只是客套话,张娘的眼泪更像催命符。

根据后来二妹回忆,张静初“离家七年只回来过两次,一次带回来一台彩电,一次带回来一个男人”。彩电是离家两年后带回来的,风雨交加夜,村里第一台彩电隆重登场。爹娘对彩电的热情远大于女儿,人性往往不敌物质,比如这台彩电。

彩电是重大转折,从此张静初从打工妹变成失足少女,失足地点在深圳,打工地点推测也在深圳。凭借地理和职业两大优势,张静初勾搭上香港人任达华。

任达华在香港属于建筑工兼装修工,地位不高,钱多少有一些。任达华要面子,怕老婆,出手豪爽,讲究情义。搞大张静初的肚子,他没有继承当时的惯例包二奶,而是决定和老婆离婚,用当时并不知道这是最后一笔收入的装修辛苦钱,给张静初的四川老家“盖新房,装电话,早日实现农村现代化”。

两人回村,受到贵宾待遇。香港人的到来是村里头等大事,“农民活着就是要被欺负”,张静初找了个香港男人,相当于农村解放。虽然张爹根据年龄和人生经验推测任达华应该有老婆并且还没离婚,但暗示只要有面子,“你说咋办就咋办”。张娘面对任达华盯着二女儿色眯眯的眼光,同样是只要有面子,“你说咋办就咋办”。

伴随张静初肚子越来越大,面子以一场隆重婚宴的形式完美解决。生下双胞胎坐月子期间,任达华实现了农村现代化的承诺,盖起两层砖瓦楼,一楼当小卖部,电话也安装了。这期间还顺便睡了小姨子,张家人对比完全知情。

任达华由于经济不景气失去收入,房子还没盖完,张娘首先翻脸,不再来送饭,让两口子自己解决伙食问题。任达华说要吃肉,把张家的几条狗装在麻袋里用棍子打成肉泥,张家人被打的震惊,这是任达华第一次凶相毕露。

此后大概3-4年的时间里,二妹来到深圳也变成失足少女,被疑似香港流氓半包养。三妹也来到深圳,没有交代清楚职业。

张静初在孩子4岁左右来到香港,需要熬七年才能拿身份。任达华完全失业,靠每月8000多的低保过日子。两人住在天水围的廉租房里拮据过日子,这里地大人少空气好,距离深圳最近。

来香港几个月不到,张静初去餐馆打工补贴家用。任达华坚决反对,因为赚的没有低保多,被发现连低保都没的吃。但任达华找不到工作,只能靠儿子接济,越来越受到张静初的轻蔑。夫妻口角频繁,任达华开始有虐待倾向,在少儿不宜的时候,要求张静初大喊“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

这期间任达华对两个女儿一直很好,父女其乐融融,虽然不影响少儿不宜被女儿看到,她们认为这就是“疼爱”。

故事至此最大讽刺在于,靠任达华来到香港的张静初越发鄙视任达华,而任达华靠专拉大陆妹皮条过活的儿子又鄙视张静初。任达华最怕张静初跟别人跑了,“白色衣服黑乳罩”变成口头禅。他当初就是这么被张静初色诱的,但这个秘密除了儿子又不能告诉别人,所以越发苦恼。

生活越来越拮据,口角终于演变为肢体语言。张静初被邻居带着去找议员寻求帮助,被敷衍了500港币,还得从任达华低保中扣除,然后被打发到庇护中心短期避难。

庇护中心里除了大陆妹就是菲佣,总之没有香港人。这期间社工,警察陆续出场,但香港人偏向自己人,对于张静初要求的独立,没有人当真。所谓家庭暴力,社工和警察一致认为是夫妻纠纷。因为没有明显证据表明张静初有生命危险,和稀泥的结果,夫妻暂时分开各自冷静。

张静初带着女儿去深圳二妹住处避难,任达华一路尾随,用自残的方式逼母女回香港,这是任达华第二次凶相毕露。刚回家两人又爆发肢体语言,张静初意外踩到破碎的玻璃被划伤脚,任达华找来救护车。警察介入调查,由于是意外,不了了之。

张静初再次来到庇护中心,这次是孤身一人。任达华每天打几百个电话催促回家,难友们认为任达华疯了,劝张静初离婚。犹豫不决之际,收到“再不回来就给小孩子收尸的短信”,张静初决定回家带走两个女儿,和任达华和平离婚,自力更生拿身份。

张静初寻求警方帮助,被告知“警察拿纳税人钱用来办案,不处理鸡毛蒜皮的夫妻纠纷”。张静初回家,门上锁了铁链,想当然以为女儿遭遇不测,再次寻求警方帮助,答复还是一样。

在任达华经常钓鱼的桥上,两人相遇,最后一次平静交流。任达华一贯讨厌洋垃圾的麦当劳(因为没钱),这天回家前带着女儿吃了一顿麦当劳。

回家后,任达华用刀依次杀死了老婆和女儿,打电话报警老婆杀死两个女儿后,用刀降自己割成重伤,不知道是自残还是自杀,最终结果是不治身亡。任达华在菜市场念叨的“大不了同归于尽一一起死”,至此愿望实现。

当天晚上,难友和邻居在电视上看到了天水围惨案的报道,警方则表示此前从未接到过报案。

影片结尾定格在年幼的张静初第一次离家讨生活,挥手告别的一刻。张静初满脸笑容,对未来充满希望。

徐鞍华要表达的容绝非是单纯的家庭暴力,人性弱点,地域歧视,文化差异都是沉重的话题,此前现在今后都存在,解决办法暂时没有。

任达华为了张静初,倾家荡产,抛家弃子,失去张静初等于失去一切。而张静初想要得到一切,前提首先是丢弃任达华。徐鞍华每每在暴力表现最强烈之际,切换两人曾经情真意切的过去,这是人性的悲剧,人类目前没有实质性解决办法。

站在任达华角度,失去老婆孩子生不如死,所以每天最担心老婆跑了,这没有错。站在张静初角度,男人已然指望不上,独立才有可能翻身,这也无可厚非。

议员日理万机,无法面面俱到,有情可原。社工没有报酬,工作等同兴趣,和稀泥就是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毕竟不是公务员,没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

警察是公务员,但办案需要证据,无法未卜先知,更不能有罪推定,否则就是渎职。一圈看下来,每个人都没有错,但悲剧最终发生,没有人对此负责。

再次概括剧情,任达华当年每天赚几千块的时候,自己吃喝嫖赌,给前妻买纯金首饰,被张静初勾搭上后,又花光最后一笔钱在四川实现了农村现代化。没钱后吃低保,自己不再花钱,一门心思养家糊口。

张静初认为低保不够,所以去餐馆打工补贴家用。但在任达华看来这很不妥,因为打工赚的没有低保多,被发现叫低保则没得吃,所以怀疑张静初想勾搭男人抛弃自己。

事实上,张静初打工是真心补贴家用,任达华也是真心不希望老婆出去干活,怕跑,怕丧失低保,于公于私,打工都是得不偿失。

养家主要靠任达华,而不是张静初,这是问题关键。任的钱是全家命根子,张的钱只是补贴。张打工的收入,补贴的只是可有可无的面子问题的小钱,因为她知道任要面子,实际上任这时候只想全家好好过日子。

张没有任何以打工借口勾搭男人的想法,纯粹就是帮任找回一点面子,但张的举动喧宾夺主,伤害了任的尊严。伴随误会和隔阂越来越深,悲剧注定无法阻止。

此外,任没钱后,张在态度上的确表现出轻蔑,虽然没有恶意。但双方的误会没有消除,比如张不理解任为何不出去找工作,视为好吃懒做,对钓鱼尤其厌恶。张不了解香港生活的残酷,任能找到工作,就不吃低保,不住天水围了。任的年龄不上不下,作为装修工,遇到经济不景气,在香港就业特别困难。他放弃了尊严,申请低保,靠儿子接济,拿到的钱全部用来养家,一旦最后的尊严受到伤害,再联想到张失足少女的出身,对打工越发怀疑。曾经感情深厚的夫妻,走到这个地步,由于生活所迫无法坦诚交流,其实各自也没有心怀鬼胎。但各种各样的差异和怨气(并没有恨意),导致后果没法收场。

张不了解香港,她的想法很天真,餐馆打工还不够就也去申请低保,为了两人好好过日子。但她没有香港户口,这只能是个理想,起码在香港待够七年以前。张本人对这个事并不是太能搞明白,任可以。餐馆勾搭上有钱人,就有办法提前实现。但这么一来。任就彻底成为一无所有的孤家寡人。张完全没有任设想的各种卑鄙,她只是打工赚钱补贴家用,维护任的好面子。

两人互相体贴对方,最后悲剧发生了。直到悲剧爆发当天,张还试图自己也加入低保。但移民才3个月,这完全不可能。刚来香港不过几个月,没有香港户口,申请低保是完全没戏。这一举动再次触犯任,这说明张张散伙,起码任是这么觉得。

不知道如何解决此类微妙问题,简而言之,隔阂发展到癌细胞阶段,不可救药的同时,积年矛盾终于全面爆发。

感谢王晶,用拍烂片赚到的钱,支援徐鞍华拍了这部注定赔钱的不朽作品。深刻的社会问题始终存在,几乎所有人都在选择性的回避和逃避,结果十有八九是问题制造者被人为解决,但问题本身依然存在。

 

投稿者:

明珠

明月在天,清辉满地

コメントを残す

メールアドレスが公開されることはありません。 * が付いている欄は必須項目で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