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公开发行的集部征求意见稿

手书上版油印9册,70年代末内部征求意见稿,未公开发行。每册封面均有套红(如“清别集”、“小说”等)。书长26.5×19cm,包被装,白纸筒子叶,封面题签应为顾廷龙手迹,所收古籍均记行款。具体为:

宋别集174叶348面;金元别集合订1册,69叶138面;明别集上中下3册,267叶534面;清别集上下2册,253叶506面;词类59叶118面;小说类23叶46面;9册合计845叶1690面,厚约15cm,书品清爽,保存较好。

此为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顾廷龙主持并邀请各地图书馆所编自用工具书,亦为后来所谓翁连溪主编《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之底稿,与现今泛滥的各种善本书目不可同日而语。

关于此书的来历及成书过程,沈津有文章写的非常清楚。文章主题旨在批斗翁公公,还原真相。这事论理是对的,平心而论,翁连溪把全中国图书馆的古籍从业人员的心血据为己有,卑鄙无耻的程度已经超出人事的范围,但沈津类似泼妇骂街的讨伐也着实不雅。

单纯书目本身,这是中国各图书馆联合整理的自编自用工具书,目的为编辑《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做准备,因此收录标准极为严格,与翁主编的公开发售本有若干出入。

80年代初对善本的定义和90年代,乃至21世纪区别很大。许多现在号称“善本”的,当年都是普通古籍。单从这点而言,此书参考价值绝非现在市面公开销售的各种善本书目可比。

此外,由于是征求意见稿,完全不考虑牟利,纯粹只重视品质,其严谨程度也绝非公开发行的书目可堪相提并论。

关于这书有何价值这种屁话和废话,不是几句话能说明白的,尤其书不在手头,无法举例。这事能说明白,沈津不会事隔40年还骂翁公公。通俗一点的说法,这书相当于戏曲艺人唱本的压箱底,硬要举例,只能以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打比方,孙目初版于民国,50年代初增订二版,80年代初增订三版。收书越来越多,但参考性越来越低,因为两次增订的书多是道听途说,其本人并未经眼。

比如马幼垣《实事与构想─中国小说史论释》P301记:“孙目页168亦有一类似之例,孙楷第说未尝见三十回的《红楼圆梦》。吴晓铃注谓他有嘉庆甲戌红蔷阁刊本。后来孙目的1957年修订本(页123)和1982年重订本(页139-140)作了修订,说此书有此蔷阁本存世”。此处两名家指长泽规矩也和吴晓铃。

我在南古曾经见过书店自用的类似书,同样是油印筒子叶,但书名就叫“经部征求意见稿”,没有套红。据说这是当年江苏系统整理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苏州曾经出过线装的经部类,南古的应该是祖本。

整理中国善本书目只能是梦想,不可能实现。尤其是集部,存世量太大,如何辨别善本定义,难度非常大。最简单的办法,如果同一部书,底稿有,各书店收购参考用的内部指南有,目前市面公开销售的骗钱的善本书目也有,如果出现在拍卖会或者市场,那才是真正的善本。这么说话很啰嗦,但比较容易理解。

点击购买

投稿者:

明珠

明月在天,清辉满地

コメントを残す

メールアドレスが公開されることはありません。 * が付いている欄は必須項目で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