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金陵派最后的辉煌—竹根雕布袋和尚

约16×11.8×9.8cm,重约430.92克,文物商店库存,八十年代收购。保存完好,细节处有不明显笑纹。

晚清金陵竹根雕精品,利用竹根天然形状,熟练运用圆雕、透雕手法,整体细巧秀雅。罗汉庞目深眉,朵颐丰满,双耳垂肩,面部刻画入微,神态生动。人物笑貌、衣纹皆有飘逸出尘之感,左肩吐宝鼠鼬造型尤其罕见。整体圆雕,局部采用平刻浮雕,镂雕等多种技法,雕刻精湛,刀工爽利而不失浑厚,线条流畅,古朴娴雅,立意别致,包浆自然。

竹根雕品初见南北朝,《南齐书》明僧绍传:“太祖…遗僧绍竹根如意。笋箨冠”。又北周庾信《奉报赵王惠酒》诗:“野驴然树叶,山杯捧竹根”,即用竹根雕成酒杯。清初程林《医暇卮言》亦记:“余所可知者。云来有巧思绝艺。常为竹根如意、笋箨冠、鹿皮巾、貌叔夜之杯、仿景山之枪。以示奇服奇器也”。可证直至清初,竹根雕品依然视为奇器。

明代金陵刻竹以根雕见长,古朴雅致,迥异嘉定派华丽。金陵派竹雕以浅刻、简刻为主,雕镂不深而层次不减,古朴有味,意境深远。尤擅圆雕,材质选择严格,善于因形取势,不多作人工修饰。金陵派还擅长于竹雕书法,浓郁的文人气息是金陵派竹雕最大的艺术魅力。惜传承不旺,高手寥若晨星,又因嘉定派竹雕在各地盛行而受到巨大冲击,截至清末,影响式微,几近失传。

明清竹雕所用竹材,皆取自纹理结构细密,嫩老适中的于生长二至四年的新竹。雕刻成器细心打磨,光润平整不亚木纹。早期竹刻多遗留天然肌理,后期精工细作,少见粗糙纹理。传世明清竹雕殆无落款,市面常见名家落款,多为民国后添。伪款笔画呆滞,下刀乏力,矫揉造作,虽形似却无灵气。

明代竹雕风格质拙浑朴,少有小巧器件。清代风格多样,康熙沉实幽雅;乾隆绚丽富丽,清后期则趋向平浅单一。

通常竹雕年代愈久,器表颜色也愈深。明代多暗红色,尤以琥珀光泽暗红色为贵。清代竹雕多深棕、棕黄两色,越到后期色泽愈浅。另以存世实物看来,清代竹雕多具有灰褐色泽,与明代大不相同。作伪者常将新器染色充旧,人为染色浮而不沉,凹凸处色泽千篇一律,无浓淡之分,更无过渡色。

投稿者:

明珠

明月在天,清辉满地

コメントを残す

メールアドレスが公開されることはありません。 * が付いている欄は必須項目で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