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壶—纯天然凄美

我屡流离。尔尽数之。祈以我泪。贮于尔囊 (诗篇 56:8 )

泪壶意为装眼泪的玻璃小瓶,最早见于旧约全书诗篇:“将其放置脸旁,让泪水流入小瓶”。这种收集眼泪的小瓶被称为“泪壶”(tear catcher)或“泪瓶”(lachrymatory bottle)。在古希腊和罗马,泪壶代表服丧者的思念,通常放在死者墓碑前以示尊重。眼泪蒸发干净即代表丧期结束。据说当时还有专门的哭丧妇,人们付钱让她们哭上几瓶,泪壶的数量增多代表逝者的身份提高。

19世纪末,泪壶再次流行欧洲,只是用法上略有变化。除陪葬外,扫墓者还可将每年收集在泪壶中的眼泪洒在墓碑上。维多利亚时代,泪壶进入流行鼎盛期,甚至被用来衡量悲伤的时间和程度,只有泪壶满溢时,哀悼才可能结束。在内战时期的美国,留守妻子们收集眼泪,等等丈夫归来时展示,以此证明饱受相思之苦而日夜流泪。

维多利亚时代的泪壶,都是匠人手工吹制的透明玻璃瓶,有镀金或彩色珐琅的装饰图案,看上去更像精致的香水瓶,充满梦幻和诗意。这种既浪漫又富功能性的玻璃小瓶,对表达哀思的女性而言无疑是最好的礼仪用品。

玻璃中国古代称琉璃,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大月氏商人将人造瑠璃技术传入中国。《魏书·西戎传·大月氏国》:“世祖时。其国商人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瑠璃。于是采矿山中。于京师铸之。既成。光泽美于西方来者。诏为行殿。容百余人,光色映彻。观者见之。莫不惊骇。以为神明所作”。

琉璃是传自西域的外来语,源于巴利文Veluriyam的音译,被誉为佛家七宝之一,七宝分别为金、银、琉璃、颇梨、车渠、赤珠和玛瑙;也是中国五大名器之一,五大名器分别为金银、玉翠、琉璃、陶瓷和青铜。截止明代,天然琉璃基本消失,只在神怪小说中流传。《西游记》中沙僧即因打破琉璃盏而被贬下天庭。

玻璃在古代中国曾有多种称谓,发音相近如琉璃、流璃、陆璃、玻黎、琉琳、等,古籍还赋予琉璃五色玉、药玉、水玉、明月、夜光等诸多美名,春秋战国时,琉璃被誉为神器,贵重超过黄金。直至晚唐西风渐近,佛教大兴,敦煌壁画天女手托琉璃瓶,法门寺出土的佛舍利也放置琉璃瓶内,可证当时无论中外,琉璃都弥足珍贵,价值不菲。

 

参考

梵蒂冈博物馆藏品(Musei Vaticani)

西亚泪壶(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館蔵)

葡萄牙贝娅博物馆藏品(A Lacrymatory, at the Beja museum in Portugal)

土耳其安卡拉安那托利亚文明博物馆藏品(Anatolian Civilization Museum)

点击购买

投稿者:

明珠

明月在天,清辉满地

コメントを残す

メールアドレスが公開されることはありません。 * が付いている欄は必須項目で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