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迪熊顶级收藏品—历史悠久的德国Steiff耳扣熊

Steiff是德国手工泰迪熊(德Fynn Teddybär / 英Fynn Teddy Bear)品牌,创立于1880年,生产的每个商品都是纯手工制造,所以即使是相同的产品还是会有些微的差异。

每只小熊的材质、长相都不太一样,而且都会有自己的个性。Steiff的最大特色就是每只小熊(动物)的耳朵上都有一颗金色钮扣,有点像商品认证标章,象征已经通过 Steiff 高标准的检验。纽扣上每种颜色的标签分别代表不同意义:黄底红字标=原创收藏版,白底红字标=限量发行版,白底黑字标=复刻版。

这种受人喜爱的毛绒玩具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世纪:Margarete Steiff(玛加蕾特·史泰福),施瓦本金根地方的一位年轻姑娘,因小儿麻痹症依赖轮椅,无法走出家门,而爱上了缝纫。父亲为她买了缝纫机,这在当时是很稀罕的。

1879年,Steiff在一份时尚杂志中发现了一只小象玩具的剪裁模板,于是她制作了施瓦本“小象”。在那之后,她又制作了一匹马和更多的布艺动物玩具。到1901年,这个家庭企业就已经在出口玩具,甚至出口到了美国。

Richard Steiff(理查德德·史泰福)是Margarete的侄儿,于1902年开发了泰迪熊55 PB,被视为此类商品的雏形之一。起初并不受欢迎。直到1904年圣刘易斯的国际博览会上,这种耳朵上有扣子的德国泰迪熊才开始畅销,并直到今天一直作为史泰福产品的商标。

1950年代Steiff迷你可动泰迪熊

在此同时,美国总统Theodor Roosevelt(特奥多尔·罗斯福,小名泰迪)在美国带来了一场真正的泰迪热。这位热爱狩猎的总统据说在一场毫无成果的猎熊活动中,拒绝射杀一只专门为他抓住的小熊。

布伦茨河畔金根(Giengen)的史泰福博物馆自2004年起在2400平方米的展厅中介绍泰迪熊和公司的历史,展出历来制作的2000多件产品,小镇上更处处都是泰迪熊元素。

Giengen位于德国中间偏南的。从火车站一出来,就可以在地上看到红色油漆漆成的熊熊脚印,跟着脚印走几分钟,就到了泰迪熊的发源地史泰福博物(Steiff Museum)。里面有展场和小卖店。

展场一开始会有一个主题故事剧场,然后是泰迪熊的相关信息区,这里有陈列很多的大型绒毛娃娃,然后是泰迪熊的历史区,最后还有一个小工作区可以看Steiff做泰迪熊。博物馆里面的说明有英文,德文,日文三种语言,介绍文字略有差异,日文信息比英文信息多。

一只德国Steiff泰迪熊拥有35个部件,80%都是手工制成,售价40-70欧元,学习制作这样一只小熊通常需要1年。之前为了节省薪资成本,史泰福曾将部分生产外包给中国工厂,但那次合作仅持续4年就结束了

该公司时任CEO公开斥责中国工厂生产的泰迪熊眼歪口斜,毫不可爱,质量缺陷毁了史泰福的声誉。中国工厂则解释说质量不过关是因为雇员流动性过大,缺乏长时间的职业训练。

Steiff订制,美乐宝非卖品(steiff Milupa)—背带裤泰迪熊(Tapsy Bear)

另一家德国企业也发现同样的问题,他们曾频繁访问中国合作商,希望能够建立良好关系,但后来却发现只要6个月,一家工厂的全部人员就几乎都换完了。员工的流动率如此之高,令德企觉得不可思议无法接受。

上述两个中国工厂遇到的关键问题:一是技能的缺失,二是人员的高流动性。这在德国企业很难理解的,因为同样作为制造大国,德国有延续了数十年的“学徒制”,这让工人从正式踏入工作岗位那一天就已经训练有素。

1950年代Steiff耳扣熊29cm(Jackie Original)

一位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完成了学徒制就等于拿到一份正式工作合同,除非举止不当;雇主通过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了合格的优质工人,不仅在他们半工半读期间已经教授了他们所有的基本技能,还有效传递了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文化,甚至职业操守和责任感。

这些年轻人可以清晰了解到他们是不是乐意从事某个行业,服务某家公司,或是选择重回大学继续读书。对于德国或是瑞士社会来说,学徒制既保障社会有很低的年轻人失业率,也控制了员工的流动率。

世界上第一座泰迪熊博物馆早在1986年就已在柏林选帝侯大街开放,由艺术史学家、收藏家Florentine C. Bredow建立。“我的5000只熊都存放在巨大的档案库中,但我们无论如何会重新开始”,这位博物馆缔造者说。

2016年,布莱特施德广场的欧洲中心在成立30周年庆典之际展出了这5000多件泰迪熊收藏的一部分。其中包括非常稀有而贵重的藏品,例如1902年的史泰福熊。

点击查看更多泰迪熊收藏品

投稿者:

明珠

明月在天,清辉满地

コメントを残す

メールアドレスが公開されることはありません。 * が付いている欄は必須項目で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