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银高浮雕手工捶纹腾龙杯

高约5.3cm

杯口直径约4.3cm

杯底直径约2.9cm

重约43.71g

清末香港制造

底部有清末民初著名出口银器供应商Wing Fat(1880s-1920s)钢印,银楼款“和兴”,及法国政府对进口银器纯度验证和担保的钢印“天鹅标”。高浮雕腾龙,手工捶纹,失蜡法铸造。雕刻灵动大气,细节一丝不苟,精致玲珑,栩栩如生。品相完好,轻微岁月痕迹。

失蜡法铸造,又称融蜡法,不同于模具翻砂浇铸或钢模压铸,熔蜡法铸造的器物一模一样,没有重复。

18至19世纪,中国开始出口造工精致的银器。外销银器揉合东方特色与西方设计,巧妙地融合龙、竹与中国山水装饰图案,展现跨文化的商业交流及独特美学,时至今日仍广受追捧。中国出口银器一般所指从乾隆22年(1757)实行广州一口通商至1949年间的银器。这里“近代”一词有别于传统学术上对“近代”概念之定义,这里是依据中国银器发展时间段来划分。由于广州十三行兴盛,中西贸易与日俱增且集中,文化交流趋于频繁,西方成熟的银器市场和发达的银器制造业,对中国近代银器影响甚巨。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银器迎来了新高峰。但从抗日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连续十几年的战乱迫使中国银器业与众多行业一样几近凋敝。因此中国近代银器主流时间段定位在1757~1936年(180年)。

由于广州对外经商的特殊地位,外销银器的生产制作在清代的广州盛极一时。外销银器的店铺主要集中在广州商馆区的同文街、靖远街及珠江南岸花地一带。由于广州工匠生产的银器不仅工艺精湛,带有浓重的东方色彩,而且价格低廉。而且中国银匠还会根据出口地当地文化和宗教喜好进行设计,因此很受出口地人群的欢迎。据悉,当时的凯瑟琳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及欧洲的一些皇室和贵族都特别喜欢中国的银器。

外国的商人和船长们认识到了中国银器具有这些优势,于是他们纷纷通过行商或自行向银器铺订购银器。到后来,18世纪建立起中西贸易点之后,中国境内几乎所有的贸易站点都有制作外销银。外销银器除了出口欧美,还销售到印度、阿拉伯及其他东南亚国家。

不过由于外销银器多是出口,在中国民间的数量不多,一度被历史尘封,甚至被误认为是西方人制造。直到1975年美国人H.A.Crosby.Forbes《中国外销银器》一书出版,人们才重新关注这些来自东方的银器,才知这些银器是来自古老的中国。2010年,西方银器始入国内拍场中,外销银获得不少藏家的关注。

中国外销银器的英文表示为“Chinese Export Silver”,简称“CES”。H.A.Crosby Forbes,John Devereux Kernan,Ruth S.Wilkins在1975年出版的Chinese Export Silver 1785 to 1885(中国外销银器1785–1885)中给中国外销银器下了定义,其要点包括:

1)以银或银鎏金制作;

2)由中国本土匠人以其传统工艺方法在中国制造;

3)主要参照西方的形制;

4)在以帆船为主的航海贸易时期向西方出口。

Forbers博士等提出的中国外销银器定义是最早的定义,由于研究的时间范围是1775–1885年,限定时间段是帆船航海贸易时期也是符合其论著的题目的,这个时期的CES,参照西方形制也是最主要的。但在1885年之后,尚有大量中国外销银器在继续制造和销售,越来越多的实物和资料也证明了这一点。另外,和外销银器伴随的尚有少量黄金制品,一些可判别的CES,具有南亚(印度)和西亚风格(波斯、阿拉伯风格)。鉴于这些因素,John Devereux Kernan 10年之后的1985年在其新作《The Chait Collection of Chinese Export Silver》(蔡特收藏的中国外销银器)中,增广了中国外销银器的范围,其要点为:

1)以金银制作;

2)由中国本土匠人以其传统工艺方法在中国制造;

3)一定程度上依照非中国的形制;

4)用于出口或供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使用,至少主要不是供中国人使用。

自鸦片战争以后国门大开,西方文化长驱直入,在那个时代,“西学东渐”、“西器东传”成为一种潮流。民国初期的上海,十里洋场,西式的建筑、英文街名店名比比皆是,出入于此的许多中国人,喝现磨咖啡、穿法国巴黎当下流行的时装、看与好莱坞同步的电影、讲“洋泾浜”英语,在这种情形下,西方造型和用途的银器被国人所接收并广泛使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然而,依据这个定义,尚有一类银器难以归类,这类银器具有非常明显的非中国形制特点(更明确的说是西方形制),但却主要是面向中国人的,这类银器明显不是中国传统银器,在工艺和形制上与CES无异,它们主要出现在晚清(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至民国时期(1949年前)。这些银器或首饰在晚清民国时期被成为“西式银器”、“外国首饰”,广东商人称其为“洋装银器”或“洋装首饰”,当卖给外国人时,无疑就是中国外销银器,当大量卖给本土中国人时,按 Kernan的定义就不是外销银器了。当这些银器出售以后,经过岁月变迁,销售记录被磨损,最终出现在收藏者手里时,人们无法确定其最初是否曾卖给外国人,于是确定其是否外销银器就陷入两难之中。

在晚清民国,尤其是民国时期,西式银器已经在国内普遍生产,而且已面向广大的国内客户。因此有必要把这类在外观形制上无法和真正出口银器进行区别的银器归入中国外销银器中,扩大了的广义中国外销银器拟包括以下要点:

1)主体以银为主(不排除主体为黄金、K金或白金等贵金属);

2)由中国本土匠人以其传统工艺方法在中国制造;

3)一定程度上依照非中国的形制(不排除外国人可接受的或使用习惯相通的纯中国形制);

4)用于出口或供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使用;

5)供乐于使用外国形制的中国人使用。

 

法国银标参考

点击购买

投稿者:

明珠

明月在天,清辉满地

コメントを残す

メールアドレスが公開されることはありません。 * が付いている欄は必須項目です